“学在张垣”红色教育工作室:张垣文化第二站——泥河湾
万木霜天红烂漫,九月的山城,天高云阔,碧空如洗。二十八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“学在张垣”红色教育工作室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活动。
在中华大地,有众多的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考古遗址被发现。其中,地处冀西北山地的泥河湾最为引人注目,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祖先繁衍生息的历程,堪称中华民族文化根系。这里被称为“东方人类的故乡”,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。在漫长的200多万年历史进程中,我们的先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,书写出一部中华民族宏伟史诗,构筑起以自强不息、不畏艰险、拼搏创新、持续发展为精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“学在张垣”红色教育工作室赓续过往,立足当前,深植张家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。本期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付姗姗老师指导,许耀元老师、肖丽静老师与会,红色教育工作室全体学员对该主题进行了深入学习,深刻理解,学思践悟,入脑入心。
泥河湾是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化稍营镇的一个小村庄,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,是国际标定的第四纪地层代表地点。第四纪时期是远古人类重要的繁衍演化阶段,由于气候变化,水量增加,泥河湾湖湖水荡漾,碧波万里,湖泊及其周围成为植物的天堂,动物的乐园,古人类生存的伊甸园。
根据古地磁年代数据和生物地层学年代综合分析,可以判定这里最早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后。也就是说,在距今200万年前后,人类已经占据了泥河湾。远古人类姗姗到来。古人类在泥河湾出现后,一步一步构筑起可歌可泣的人类历史文化长河。他们祖祖辈辈要在适应大自然、征服大自然的抗争中积蓄经验和智慧,开辟历史,创造文化,最终点燃人类文明的火花。
1990年,经国务院的批准,由克拉克教授领军组织的中美合作泥河湾考古项目,成为建国以来的笫一个中外合作考古项目。至此,已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和专家,发表了有关泥河湾的论文700多篇。
1997年,河北省人民政府将泥河湾一带列为全省第一个省级地质遗址保护区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,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。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、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。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。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,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;不仅属于我们,也属于子孙后代。保护好、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。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。
通过本次活动,工作室全体学员对泥河湾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,深刻认识到张垣大地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文化自信,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继传统,开新局,工作室学员将牢记使命,传承好自强不息、不畏艰险、拼搏创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切实更深刻提高自身文化自信,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潮流中,做出应有贡献。
- 上一篇:“学在张垣”红色教育...
- 下一篇: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...